A.如患者出现肌病或肝功能受损,经评估明确为他汀类(任何种类或剂量)不耐受,也不建议采用PCSK9i治疗,理由是“是药三分毒”。
B.对于高危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如果最大耐受他汀类药物加依折麦布治疗目标未达到,建议使用PCSK9i进行治疗。
C.2023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中等强度他汀类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LDL-C仍不能达标者,联合PCSK9i。
D.2023年ESC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如果4-6周后尽管接受了最大耐受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和依折麦布,但LDL-C仍未达到目标,建议加用PCSK9i。
第1题
A.对严重肝病或门脉高压症或门体分流术后病人,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认真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B.肝性脑病前驱期症状特异性高,一般容易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C.肝性脑病患者常先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及部分肝脑变性型患者,极易误诊为精神病
D.肝性脑病Ⅲ、Ⅳ期患者已陷入意识障碍,需与一些其他引起昏迷的疾病相鉴别,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肝性脑病需与肝豆状核变性、酒精性脑病、低钠综合征等相鉴别
第4题
A.1期(前驱期)
B.2期(昏迷前期)
C.3期(昏睡期)
D.4期(昏迷期)
第6题
A.Ⅰ级:患者嗜睡,性格轻度改变,欣快,无扑翼样震颤,脑电图无明显异常
B.Ⅱ级:明显性格改变,嗜睡或睡眠节律颠倒,定向和理解能力减弱,出现神经系统异常,其中扑翼样震颤最具特征,脑电图出现异常电波
C.Ⅲ级:较重的精神紊乱和定向障碍,木僵、四肢肌张力增高,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明显异常,出现Q波和三相慢波
D.Ⅳ级:深昏迷,对刺激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
第7题
A.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収症状
B.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C.重症患者多在収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
D.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稽留热
第8题
B、肝肾综合征
C、急性肾衰竭
D、慢性肾小球肾炎
E、肾病综合征
F、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该病的发病机制包括A、内脏血管床扩张
B、肾小球肾炎
C、有效血容量不足
D、肾脏结石
E、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F、肾皮质血管强烈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G、心排血量相对不足
H、泌尿系感染
I、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J、雌激素灭活减少
该患者可出现的表现是A、自发性少尿或无尿
B、输尿管扩张
C、低钠血症
D、肾脏出现器质性改变
E、血肌酐高
F、氮质血症
G、高尿钠
H、高钠血症
I、血肌酐正常
美国肝病协会诊断该病的新标准是A、近期大量使用肾毒性药物
B、血肌酐升高大于133μmol/L
C、在应用白蛋白扩张血容量并停用利尿剂至少2天后血肌酐不能降至133μmol/L以下
D、有休克
E、肝硬化合并腹腔积液
F、不存在肾实质疾病,如蛋白尿>500mg/d、镜下血尿(红细胞>50个/高倍视野)和(或)超声检查发现肾脏异常
G、有肾小管酸中毒
H、近期未使用肾毒性药物
I、有肾实质性疾病
该患者可采取的治疗方法是A、特利加压素加输注白蛋白
B、血液透析
C、肾移植
D、肝移植
E、糖皮质激素
F、免疫抑制剂
G、TIPS
H、大量放腹腔积液
I、奥曲肽与米多君加输注白蛋白
第9题
A.肝性脑病的患者由于欧大脑敏感性增加,应慎用或禁用麻醉、阵痛、安眠、镇静等药物
B.避免快速和大量的排钾利尿与放腹水,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C.每日输入的液体总量不超过2000ml,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输液量一般约为尿量+1000ml,以免血液稀释、血钠过低而加重昏迷
D.因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镇静剂能加重肝性脑病,故应禁用。如患者出现躁狂,应以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等抗组胺类代替镇静剂
E.肝性脑病患者如有睡眠节奏紊乱者可在睡前口服褪黑素以纠正其生物钟的紊乱
第10题
A.又称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铜代谢障碍的隐性遗传性疾病
B.锥体外系(extrapyramidal system)症状,如肌痉挛、震颤、强直和运动减少是常见症状
C.精神症状可出现于疾病早期,但精神症状无特异性
D.角膜K-F环和尿与大便铜排泄量增加以及血浆铜蓝蛋白减少可确诊
E.治疗应以补充血铜为主
第11题
A.又称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铜代谢障碍的隐性遗传性疾病
B.锥体外系症状,如肌痉挛、震颤、强直和运动减少是常见症状
C.精神症状可出现于疾病早期,但精神症状无特异性
D.角膜K-F环和尿与大便铜排泄量增加以及血浆铜蓝蛋白减少可确诊
E.治疗应以补充血铜为主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