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朱光潜《咬文嚼字》(节选)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万博体育app: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见文学创作第四期郭沫若札记四则)。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的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流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来。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万博体育app:的含义”。《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一、“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终不能复入石矣。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在表面上似乎改得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课文介绍《咬文嚼字》是新万博体育下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一篇文艺随笔,撰写于1943年。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朱光潜先生精妙的思想,更能领略此文独到的写作特色。单元导语这个单元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这些文章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美学现象,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阅读这些文章,能打开我们的思路,启发我们去探讨某些问题,加深我们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学习本单元,除了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最好能够调动自己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作一番比较。不妨参照这些文章的写法,试着对自己熟悉的作品也做一点分析和论说,这对于提升我们的审美品位,增强文艺评论能力,当会大有裨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学生情况高中二年级,班级人数45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1.请阅读以上《咬文嚼字》课文节选,并结合高中课文《咬文嚼字》全文,为其设计教学目标并说明教学方法。2.请为本文设计一则课堂导入语,并说明课堂导入的作用。3.请为《咬文嚼字》设计一则思考题(需给出参考答案),并说明设计意图。
第3题
A.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防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的语法
B.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生上见出来
C.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珠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D.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第4题
A.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刻画人物形象,能统揽全局
B.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
C.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鲁迅《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D.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只要是轻松、平静的,就一定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
第5题
A.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表现民工父亲的焦灼、企盼的神情,塑造了他憨厚淳朴的慈父形象
B.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民工父亲的焦灼、企盼的神情,塑造了他憨厚淳朴的慈父形象
C.这位民工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闪着晶莹的泪光。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表现民工父亲的激动、感激的情感
D.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这句话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的方法,表现民工父亲的激动、感激的情感
第6题
A.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表现民工父亲的焦灼、企盼的神情,塑造了他憨厚淳朴的慈父形象
B.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民工父亲的焦灼、企盼的神情,塑造了他憨厚淳朴的慈父形象
C.这位民工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闪着晶莹的泪光。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表现民工父亲的激动、感激的情感
D.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这句话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的方法,表现民工父亲的激动、感激的情感
第7题
A.而且 但是 而且 固然
B.而且 不过 而且 固然
C.并且 不过 而且 虽然
D.并且 但是 而且 虽然
第8题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莺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不许阳光照你的眼帘,/不许清风飘上你的崩。/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树松阴庇护你睡。/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缓缓地飞。这首诗是闻一多为长女立瑛三岁时夭折而作。以下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为贴切的一项是()。
A.表现父亲对死去女儿的无比疼爱怜惜,内心极度哀伤的情感
B.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咒骂的人声”强烈的不满
C.表现父亲为死去的女儿衷心祈祷,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
D.通对女儿的哀悼,表达诗人希望过一种安宁平静生活的强烈愿望
第9题
A.小说开篇概括地交代了贺望川令人匪夷所思的充满矛盾的记性好忘性也大的特点,为故事情节展开作了铺垫,为人物形象刻画奠定了感情基调
B.贺望川请友人到饭店吃饭,他们竟都忘了带钱,这表面看似不合情理,但实质表现了老朋友相聚相忘于江湖的真性情,自有其感人、合理之处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贺望川的一句我只记我该记的事,其余的就拜托你了就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学者、君子该铭记什么的个性特点
D.小说主体部分的情节环环相扣,大起大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高潮处故事戛然而止;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蕴味的人生道理:信守诺言,诚恳待人
第10题
A.情感成分是指态度中的情感部分,它通常表现为对对象是喜欢还是反感,是爱戴还是憎恶,是愉悦还是悲伤
B.如果你喜欢你的老板,你就会说这个人的好话;如果你喜欢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你就会坚持听课。这些都是情感成分的表现
C.认知成分是指一个人对对象或事件的认识
D.意向成分是一个人对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第11题
A.《儒林外史》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从而展现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了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B.吴敬梓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的贤者,如王冕、杜少卿、虞有德等,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C.严贡生书没读过太多,贡生也是花钱捐来的。他极为节俭,死前仍念叨着灯中的两茎灯草,怕费油以致到死都难以合眼,直到赵氏挑去一根,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D.鲁迅曾称《儒林外史》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